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在临床上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而《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通过神经病学教学和临床见习及实习,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中突出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方法;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思维;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各种检查的方法和意义。同时,结合临床实际案例进行CBL教学,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较扎实地掌握神经病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让学生最终能独立防治神经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促进相关临床学科的学习。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病学定义。
2.了解神经病学的目标、特性、实践和发展。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神经病学定义。
2.神经病学的目标。
3.神经病学的特性。
4.神经病学的实践。
5.神经病学的发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第一节 中枢神经
[目的要求]
1.掌握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断联休克症状的定义。
2.掌握大脑半球及脊髓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3.熟悉内囊、脑干、小脑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4.了解基底神经节、间脑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断联休克症状的定义。
2.大脑半球及脊髓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3.内囊、脑干、小脑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4.基底神经节、间脑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二、三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及脑神经
[目的要求]
1.掌握脑的血管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2.熟悉脊髓的血管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3.熟悉十二对脑神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脑的血管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2.脊髓的血管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3.十二对脑神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六节 运动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
2.掌握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3.熟悉锥体外系统、小脑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4.了解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及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运动系统的组成。
2.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3.锥体外系统、小脑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4.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及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七节 感觉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感觉的定义及分类。
2.掌握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的定义。
3.熟悉各种感觉的传导通路。
4.了解脑干型、丘脑型、内囊型、皮质型感觉障碍的特点。
5.了解脊髓内感觉传导束的排列及节段性感觉支配。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感觉的定义及分类。
2.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的定义。
3.各种感觉的传导通路。
4.脑干型、丘脑型、内囊型、皮质型感觉障碍的特点。
5.脊髓内感觉传导束的排列及节段性感觉支配。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第一节 意识障碍
[目的要求]
1.掌握意识障碍定义;嗜睡、昏睡、昏迷、急性意识模糊、谵妄状态的概念。
2.熟悉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介绍意识障碍定义及解剖基础。
2.嗜睡、昏睡、昏迷、急性意识模糊、谵妄状态的概念。
3.意识障碍的分级及及鉴别要点。
4.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5.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二节 失语症、失用症和失认症
[目的要求]
1.掌握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定义。
2.熟悉失语症分类及特点;失用症类型及表现;失认症类型及表现。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定义。
2.临床常见失语症的特点。
3.失用症类型及表现。
4.失认症类型及表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四节 痫性发作和晕厥
[目的要求]
1.掌握晕厥定义、临床表现;痫性发作的定义。
2.熟悉晕厥分类;晕厥与痫性发作的鉴别要点。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晕厥的定义及临床分类。
2.结合临床实例介绍晕厥的临床表现。
3.痫性发作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4.痫性发作与晕厥如何鉴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五节 眩晕
[目的要求]
1.掌握眩晕的定义。
2.熟悉眩晕的分类及特点;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的鉴别。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眩晕的定义。
2.眩晕的分类及特点。
3.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的鉴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十节 瘫痪
[目的要求]
1.掌握瘫痪的定义;痉挛性瘫痪和弛缓性瘫痪定义、表现和鉴别。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瘫痪的定义。
2.痉挛性瘫痪和弛缓性瘫痪的表现。
3.痉挛性瘫痪和弛缓性瘫痪如何鉴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十三节 共济失调
[目的要求]
1.掌握共济失调的定义。
2.熟悉共济失调的分类及表现(小脑性、大脑性、感觉性及前庭性共济失调)。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共济失调的定义。
2.共济失调的分类及表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十四节 步态异常
[目的要求]
1.掌握步态异常的分类;异常步态的临床特征。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步态异常的分类。
2.步态异常的临床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十五节 不自主运动
[目的要求]
1.掌握震颤的分类和特点,舞蹈样运动、手足徐动症的表现。
2.熟悉扭转痉挛、偏身投掷及抽动征的表现。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震颤的分类和特点。
2.舞蹈样运动、手足徐动症、扭转痉挛、偏身投掷及抽动征的表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一般检查方法;意识障碍检查;精神状态和高
级皮质功能检查;运动系统检查方法;反射检查方法;脑膜刺激征检查方法。
2.熟悉感觉系统检查方法;脑神经检查方法。
3.了解过去史、个人史、家族史。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史的采集,突现现病史。
2.神经系统常见症状的询问。
3.一般检查方法。
4.意识障碍检查。
5.精神状态和高级皮质功能检查。
6.运动系统检查方法,肌张力、肌力、六级肌力记录法及轻瘫病人的检查方法。
7.神经系统反射检查方法。
8.脑膜刺激征检查的方法。
9.感觉系统检查方法。
10.脑神经检查方法:十二对颅神经的检查方法。
11.介绍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的问诊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第一、二节 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及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DSA的定义及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2.掌握CT、MRI的定义及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表现。
3.熟悉脑脊液检查的临床意义。
4.熟悉X线平片在神经系统检查中的应用。
5.熟悉CT、MRI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扫描技术。
6.了解CTA、MRA、DWI在临床上的应用。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DSA的定义及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2.CT、MRI的定义及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表现
3.X线平片在神经系统检查中的应用。
4.CT、MRI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扫描技术。
5.CTA、MRA、DWI在临床上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系统疾病诊疗程序;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病变的临床特点;正确的临床思维步骤。
2.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分类。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神经系统疾病诊疗程序。
2.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病变的临床特点。
3.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分类。
4.临床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八章 头痛
[目的要求]
1.掌握偏头痛定义、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2.了解病因及发病机制。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偏头痛的定义。
2.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4.偏头痛的诊断、鉴别诊断。
5.偏头痛的治疗:治疗目的和药物选择。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九章 脑血管疾病
概述
第一节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目的要求]
1.掌握脑血管疾病的定义、诊断及处理原则。
2.熟悉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分类。
3.了解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脑血液循环调节及病理生理。
[讲课时数]0.25学时
[教学内容]
1.脑血管疾病的定义、诊断及处理原则。
2.脑血管疾病的病因、流行病学及脑血流循环调节及病理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二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目的要求]
1.掌握TIA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及治疗。
2.了解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及预后。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TIA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
2.TIA的临床表现。
3.TI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4.TIA的治疗方法。
5.TIA的辅助检查:CT、MRI、DSA。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三节 脑梗死
[目的要求]
1.掌握脑梗死定义;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2.熟悉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的病理。
3.了解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的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讲课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1.脑梗死的定义。
2.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3.心源性脑栓塞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四节 脑出血
[目的要求]
1.掌握脑出血定义、常见临床类型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2.熟悉病理变化。
3.了解病因、发病机理和辅助检查。
[讲课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1.脑出血的定义、常见临床类型特点。
2.脑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理。
3.脑出血的病理。
4.脑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脑出血的治疗。
6.脑出血的辅助检查:CT、MRI、DSA。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五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目的要求]
1.掌握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熟悉病理及病理生理。
3.了解病因、发病机理和辅检查方法。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义。
2.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3.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理。
4.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5.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辅检查方法:CT、MRI、DSA,脑脊液。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六节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目的要求]
1.掌握脑血管病的预防。
2.熟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讲课时数]0.25学时
[教学内容]
1.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2.脑血管病的预防。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运动神经元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熟悉运动神经元病的病理变化、辅助检查。
3.了解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讲课时数]自主学习
[教学内容]
1.运动神经元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运动神经元病的病理变化。
3.运动神经元病的辅助检查。
4.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手段]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
[目的要求]
1.掌握阿尔茨海默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熟悉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变化、辅助检查。
3.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讲课时数]自主学习
[教学内容]
1.阿尔茨海默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变化。
3.阿尔茨海默病的辅助检查。
4.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手段]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第一节 病毒感染性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2.熟悉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病理变化、辅助检查、治疗措施
3.了解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二节 细菌感染性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性脑膜炎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2.熟悉结核性脑膜炎的病理变化、辅助检查、治疗措施及抗结核药物的选择。
3.了解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结核性脑膜炎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十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第一节 多发性硬化
[目的要求]
1.掌握多发性硬化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2.熟悉病理变化、临床分型。
3.了解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辅助检查、预后。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多发性硬化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
2.流行病学:MS高危地区。
3.病理:MS的病理特点。
4.临床表现:临床常见症状和体征。
5.临床分型:5型。
6.辅助检查:CSF、VEP、MRI检查。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十四章 运动障碍疾病
第一节 帕金森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帕金森病定义、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熟悉帕金森病的病理及生化病理。
3.了解帕金森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帕金森病概述。
2.帕金森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帕金森病的病理及生化病理。
4.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静止性震颤重点介绍。
5.帕金森病的辅助检查。
6.帕金森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7.帕金森病的治疗:药物治疗为主。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十五章 癫痫
概 述
[目的要求]
1.掌握癫痫的定义。
2.掌握诊断“三步原则”、癫痫的病史采集、体检及鉴别诊断。
3.掌握癫痫的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手术治疗的适应征。
4.掌握癫痫持续状态定义、临床表现及分类、治疗方法及用药。
5.熟悉癫痫发作的分类、癫痫综合征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6.了解癫痫的流行病学、病因、影响发作的因素、发病机制、病理。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癫痫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影响发作的因素、发病机制、病理。
2.癫痫发作的分类。
3.癫痫综合征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4.癫痫诊断的“三步原则”。
5.癫痫的病史采集、体检及鉴别诊断。
6.癫痫的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
7.癫痫手术治疗的适应征。
8.癫痫持续状态定义、临床表现及分类、治疗方法及用药。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The most popular courses